当前位置:

 


Asiabrand



从理论拓荒到全球实践:一场价值革命的二十年征程


2025年4月,Asiabrand创始人兼CEO王建功的名字再次成为全球财经界的焦点。在重庆市渝中区政府会见中,他提出“品牌证券化3.0”战略,计划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品牌价值的跨境流动与确权。这一动作,距离他2017年首次系统提出品牌证券化理论已过去八年,而中国品牌资产证券化规模已突破万亿级市场,印证了这场由理论到实践的金融革命。


2005年,王建功开启品牌领域的探索,至今已深耕二十年。从早期构建品牌评价体系,到2017年率先提出品牌证券化理论,再到如今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“3.0”战略升级,其每一步都精准踩中中国品牌资产化、国际化的关键节点。



2025亚洲品牌论坛重要嘉宾合影留念。



破冰时刻:从学术构想走向金融工具(2013-2017)


2013年,当王建功获得“十大孔子儒商奖”时,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资产证券化重启后的探索期。这位兼具媒体人视野与企业家实战经验的思想者,敏锐捕捉到品牌价值与金融工具的融合可能。2017年6月,《王建功论品牌》学术专著由经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,首次构建了品牌证券化的理论框架,将品牌从营销概念升级为可量化、可交易的金融资产。同年10月,他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类期刊《宏观经济研究》发表的论文《试论品牌证券化》,更从学术层面论证了品牌价值释放的金融路径,新华网随即将其定义为“品牌证券化开拓人”。



迪拜时间2025年1月18日,Asiabrand集团品牌资产上市。



生态构建:打通价值转化的任督二脉(2020-2024)


2020年亚洲品牌论坛上,王建功提出“品牌金融生态圈”概念,推动理论向产业化落地。其团队打造的动态评估模型,包含37个二级指标、116个三级指标,成功将贵州茅台、海尔等品牌的隐性价值转化为可质押资产。至2024年,中国品牌证券化市场规模已达6800亿元,覆盖消费品、科技、文化三大领域。在当年品牌强国论坛上,他主导发布的“中国品牌500强”榜单,首次引入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评价维度,华为、比亚迪等企业的品牌估值因此获得国际资本认可。



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(右)在观看《王建功论品牌》一书。



数字跃迁:区块链重构全球品牌秩序(2025新纪元)


2025年3月31日,王建功在亚洲品牌论坛提出“品牌RWA数字证券化”战略,将区块链技术与实物资产通证化(RWA)结合。某白酒品牌的NFT证券化试点项目,成功实现品牌历史窖池、非遗技艺的链上确权,吸引新加坡主权基金参与投资。这套系统使品牌价值可拆分为最小0.01(美金)个权益单位进行交易,流动性较传统模式提升300%,为中小品牌开辟了全球化融资通道。



Asiabrand创始人兼CEO王建功(左)与天机控股执行董事李阳签署品牌RWA战略合作协议。



全球棋局:中国标准输出与规则重塑


面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,王建功团队正构建“品牌价值跨境计价体系”。该系统以数字人民币结算为底座,整合东盟国家品牌数据库,计划2026年前实现中日韩品牌资产的互认流通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,采用该体系的企业跨境并购效率提升40%,估值分歧减少25%,中国首次在品牌金融领域输出全球标准。




4月9日,中国必和国际控股集团品牌RWA上市。




未来启示:从资本工具到文明载体


站在人工智能与Web3.0的交汇点,王建功的视野已超越商业范畴。他在近期会议上强调:“品牌证券化的终极目标,是将中华文化元素转化为可传承的金融基因。”其团队正在试验将敦煌壁画、故宫IP等文化遗产进行数字证券化开发,探索文化价值代际传承的创新模式。


这场持续二十年的品牌金融革命,不仅重塑了企业价值评估体系,更在数字经济时代为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开辟了新航道。当世界还在讨论元宇宙的虚实边界时,王建功已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起品牌价值的“数字方舟”,驶向价值创新的星辰大海。






标签: 品牌评价 数字经济 数字资产 阅读次数: